一、主持人:评价在幼儿园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能力的发展同样需要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断地激励与促进,以达到有效的提高。尤其是我们正在申报的“十三五”课题中的子课题四就是做阅读的评价体系,但老师对于“评价”还了解不够深入,今天我们请专家潘老师指导课题组老师结合幼儿园活动评价的内容与原则,梳理大家在阅读活动中的评价策略。 二、潘老师介绍幼儿园教育评价总的原则及内容。 1.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和完善课程,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所以,评价要有利于发挥教师不断改进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以研究的精神看待评价。评价的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必须依据正确的教育观来确定评价标准。 2.教育评价的范围应当包括以下部分: (1)对照教育目标,检查和评估教育活动在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是否合适。 (2)在教育活动中及时记录幼儿的行为反应,定期对照预定目标,检查和评估该目标本身以及所实施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是否合适。 (3)在实施过程中,定期对照《规程》及各项要求,检查评估教师的行为、态度,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和互动方式是否有利于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 3.幼儿园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一种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 三、课题组教师对照《纲要》“教育评价”部分,继续理解消化有关于评价部分内容,并梳理阅读评价策略。 1。激励性评价策略 激励是激发人工作和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手段。教师应充分保护幼儿对于阅读内容的好奇心,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不管他们的表达正确与否,作为教师都应认真倾听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应答。即使幼儿回答得不切题或不全面,教师也应充分肯定孩子积极思维的进心,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情感上的鼓励,从而进一步萌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增强认知的自信心。 2.过程性评价策略 《纲要》的教育评价部分指出:评价应注重“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应“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阅读活动是幼儿不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实现自主建构和发展的过程,期间他们也会遇到种种疑惑或困难,因此教师应关注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情绪、态度,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必要的帮助,使幼儿能体验到阅读过程中的提高和进步,享受到成功感和坚定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 3.互动性评价策略 幼儿是阅读、学习的主体,对幼儿阅读素养发展的评价,理应让幼儿也参与其中,让幼儿能看到自己的提高和进步,从而进一步积极参与到阅读中来。因此,在阅读评价时教师应利用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认识和想法,由此让幼儿获得正确的引导,修正和完善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积淀,以获得更有效的发展。 4.多样性评价策略 关于幼儿阅读素养的发展要求,《指南》主要反映在“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三个方面,也即要使幼儿能“勤读、善悟、乐抒”。其表征是不同的,因此对幼儿阅读素养评价的关注点也应不同。 5.发展性评价策略 《纲要》在教育评价部分尤其强调:应“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阅读过程中,不同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有先有后,阅读水平的提高速度有快有慢,所以教师要在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个别差异的基础上,运用不同层次的指导策略,使每一个幼儿的阅读能力和水平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日后升入小学的正规阅读、学习打好基础。 6.差异性评价策略 《指南》的说明部分着重指出: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由于受制于幼儿主客观的种种因素,幼儿的发展总是呈个性化、差异性的状态。因此,阅读评价时教师在顾及到大多数幼儿发展需要的同时,要认同并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更不能随意在幼儿面前进行横向的比较,以充分调动每个幼儿的阅读积极性。 7.广泛性评价策略 《纲要》在教育评价部分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由于幼儿的阅读活动形式、内容、途径多样,因此我园幼儿阅读素养的发展性评价参与者是较为广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