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气温逐步转凉,呼吸道传染病风险增加。家长们要重点做好流感的预防,除此之外还需关注肺炎支原体肺炎、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等传染病,在此温馨提示: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隔离期:症状消失后1周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4.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5.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6.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手足口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6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隔离期:症状消失后1周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感冒,是指上部呼吸道的鼻、咽和喉部的呼吸道炎症,临床诊断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鼻咽炎”都属于上感。
上呼吸道疾病不会传染,但是该病会感染,可以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因此患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感染给其他人,出门要注意戴口罩,而且还要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上呼吸道感染的危害:
1.转化为下呼吸道感染:当病原体沿气管、支气管向下蔓延时,将发展成下呼吸道感染,即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此时咳嗽症状加重、痰多,由于小婴儿不会咯痰,堵在气管内,再加上肺组织的病变,常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周发青、发热往往也会加重。
2.诱发结膜炎、鼻窦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如病原体经过鼻泪管、耳咽管、淋巴组织等向周围组织蔓延,就会出现相应并发症的症状。往往感冒症状未消,又出现结膜充血、疼痛、分泌物增多,或出现耳痛、外耳道流脓、头痛、流脓涕、下颌部或颈前淋巴结红肿痛。出现这些周围组织病变时,应采取相应的治疗。
3.导致败血症:如果病原体特别是细菌进入血液循环,那么所到之处都有可能成为它滋养生 息的地方,给患儿带来各种各样的病状,例如:到达胸膜组织引起脓胸;到达心包膜时引起心包炎,还可引起腹膜炎、关节炎、骨髓炎,甚至脑膜炎等,这就是败血症。此时应积极给予2-3种大剂量抗生素联合治疗,要有足够的疗程,以利将症状有效控制。
4.变态反应性疾患:由于感染后机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变态反应,在感冒后2-3周可出现肾小球肾炎、风湿热、过敏性紫癜等疾病。但其发生机理仍在探讨当中。目前认为是病原体的抗原与自身器官的抗原特性有相关之处,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产生的抗体,反过来作用于自身器官所致。
预防措施
1.注意卧床休息,等症状缓解后适当活动。
2.体温较高时要多喝温水,发热时不要”捂汗”。对于这点,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尤为要注意, 夜间,孩子的体温容易骤然升高,一定要加强体温监测,防止高温惊厥。
3.饮食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4.平时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5.父母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帮宝宝增减衣服,沙尘天气尽量不要外出。
6.居室应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经常通风换气。
7.感冒流行时,应尽量少带婴幼儿去公共场所。
8.应尽量避免婴幼儿与感冒患儿一起玩耍,防止交叉感染。
支原体感染
小儿支原体肺炎又称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喘憋、呼吸困难等。
易感人群:多发生于婴幼儿及学龄儿童,占小儿肺炎的10%~20%,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喘憋、呼吸困难等。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传播媒介是飞沫,飞沫的形式是气溶胶微粒,长时间密切接触会传染。
预防措施:
1.饮食卫生及搭配,俗话说病从口入,平时孩子饮食用的碗筷应注意消毒清洗,饮食要荤素搭配,多吃水果、蛋白类食品,加强营养。尽量少可能的带宝宝在不卫生的地方就餐。
2.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喝、勤喝白开水,外出记得用保温水壶带足水以保证饮水,这样宝宝小便次数增多了利于毒素排出。平时宝宝一定要勤洗手,洗好手,家长们应多多督促。
3.注意家庭卫生,常打扫,多通风,孩子衣物常换洗,多暴晒。
4.常带孩子外出晒太阳,适量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秋季是此类病症的高发季,应少去人流量大的场所。
5.当周围孩子病症多发时尽量不要让自家的宝宝与他们在一起玩耍,以免相互感染。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孩子们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家园携手做好各项预防保健工作,呵护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